Blueimp 論壇首頁
  首頁  | 討論區  | 最新話題  | 搜尋  | XML  |  登入
博客來購書 |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
貝殼鯨魚兒童程式啟蒙(點我去報名)

此話題中所有文章數: 1 [ 話題狀態: 一般 ]
上一話題 此文章已經觀看 3657 次 而且有 0 篇回應 下一話題
會員大頭照
男寶寶 jieh 《騎士團團長》
文章: 6857
v3.8.8
[回應此篇文章] [發表新話題]

Bitcoin 轉帖比特幣幕後黑手

整理得相當詳細完整!不收集萬一失傳就可惜了!

特約撰稿_蘇化語 攝影_孫海
  “本聰真容曝光!”
  “中本聰是他的真名!”
  “中本聰是一個住在加州的64歲日本裔美國人!”
  2014年3月6日,重出江湖的《新聞周刊》憑藉這篇封面報導激起輿論千層浪。不單是科技和金融媒體紛紛節選其中關鍵文字推上頭條,更別說Reddit的轉載新聞在2小時內評論便已上千並有好幾座衍生樓,單看美聯社為首的數十家媒體立即點將起程,奔赴文章中所指出的中本聰所定居之處,就知道這事確實非同小可。
  不明覺歷的人可能會問:誰是中本聰?
  中本聰即為“Satoshi Nakamoto”的譯名,而Satoshi Nakamoto則是比特幣(Bitcoin)的創始人。是的,就是那個近一年來聲名鵲起,將全球金融市場攪得一團亂的比特幣。最近,由於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慘遭黑客洗劫然後被迫宣佈破產,比特幣市場動蕩不安,而中本聰的消息在此時出來,關注程度當然非比尋常。
  然而,《新聞周刊》找到的中本聰,真的是那個中本聰嗎?
  神秘人的出現和消失
  為了區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和《新聞周刊》找到的疑似中本聰,接下來的文章會沿用比特幣社區習慣,將那個傳說中的比特幣之父稱為SATOSHI。
  SATOSHI第一次出現,是在2008年的11月1日。那一天,小眾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需第三方信托機構。”該帖的署名,就是Satoshi Nakamoto。在其後的發言中,他遵從學術習慣採用“我們”作為第一人稱,而這一帖,事實上正是一篇論文:“摘要。一個純粹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系統,能允許線上支付從甲方發起直接轉賬至乙方,其中無需金融機構介入。”
  這樣的電子貨幣系統是密碼學研究者數十年來的夢想,有許多人進行過嘗試,但都紛紛失敗了。甚至有不少人表示,這樣的系統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在他的論文中,SATOSHI耐心而謹慎地回答了所有疑問,最終得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兩個月之後,也就是2009年的1月3日, SATOSHI發佈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他同時通過“挖礦”得到了50枚比特幣,這一批比特幣後來被粉絲們稱為“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9天以後,他向密碼學家哈爾·芬尼轉賬了一批比特幣,那筆轉賬在當時還不值一文,但卻是這個點對點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體系擺脫第三方金融信托機構而完成直接支付的實踐證明。
  一個月後,SATOSHI再次發帖,並闡述了自己建立這個體系的思路由來:“傳統貨幣的局限在於,信任是一切的基石。中央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在歷史上,貶值的貨幣比比皆是;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錢財,並讓這些錢財以電子化的形式流通,但它們往往隨意放貸,讓這些錢財都成為泡沫。”簡而言之,對現存金融貨幣體系的不信任,催生了SATOSHI的比特幣革命。
  跟比特幣一起建立的,還有bitcoin.org,這個比特幣的專屬社區。一群熱情的早期信徒們自願加班加點為這項新生的產物進行漏洞修正和功能強化,當然,這些工作最終都由SATOSHI進行了審核。SATOSHI對於比特幣的態度非常謹慎;當維基解密在2010年宣佈他們接受用比特幣的捐款時,SATOSHI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不,請不要揠苗助長。比特幣這個項目需要平靜地成長,這樣軟體才能夠逐漸強化。我請求維基解密現在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還是一個非常小的測試項目,還處在嬰兒期。在這個階段,你們所帶來的關注將摧毀我們。”
  一周之後,那是2010年的12月12日,SATOSHI在比特幣論壇發佈了他最後一個帖子,其後,他在網路上的公開活動頻率也逐漸降低。直到2011年4月,他發佈了最後一項公開聲明,宣稱自己“已經開始專註於其他事情”。他依然跟幾個關鍵人物保持著聯繫,比如說比特幣系統的技術開發領頭人加文·安德森,並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到這一年年末,安德森公開表示,SATOSHI回覆他電子郵件的次數越來越少,然後慢慢地,就再也沒了消息。
  23歲在讀博士生?
  SATOSHI就這樣人間蒸發了。他是故意躲了起來?還是出了什麼意外?答案沒人知道。我們所知道只有,在他消失之前,有人挖了100萬個比特幣,放到現在,價值5億美元;人們廣泛認為,這個富有的挖礦人就是SATOSHI本人。
  SATOSHI的銷聲匿跡並未阻止比特幣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掀起驚濤駭浪,在最風光的時候,每枚比特幣價值逾千美元。有人說這是未來的貨幣模型,也有人斥之為斂財的龐氏騙局,無論如何,比特幣都成為了全球熱門話題。
  在這樣的熱度下,《新聞周刊》當然不是第一家試圖辨別SATOSHI真身的人。兩年前,《紐約客》記者約書亞·戴維斯就曾花了四個月時間尋找SATOSHI,並撰寫出一篇深度調查報導。
  在SATOSHI活躍於網路上的兩年時間里,他留下了大概10萬詞的文字痕跡,儘管其中大多數都是技術討論,但他寫作的風格也很明顯,比如說他對逗號的使用,對詞的選擇,都流露出強烈的英式痕跡:他拼寫“顏色”是colour而非color,拼寫“最小化”是minimise而非minimize,談論手機是mobile而非cellphone,而且,他還喜歡用bloody這個詞,比如有一次他在論壇上抱怨:“向普通讀者描述比特幣真是‘bloody hard’(該死地困難)。”—若非受到強烈的英國文化熏陶,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採用damn hard或者更簡單粗暴的f***king hard。
  再加上,SATOSHI往往都在英國的工作時間開始後出現在網路上,所以戴維斯認為,SATOSHI住在英倫三島上。他逐步排查,最終得出結論,找到了一個名叫邁克爾·克裡爾的年輕人。
  彼時克裡爾才23歲,正在都柏林的聖三一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術業專攻正是密碼學。戴維斯認為,克裡爾很可能是所謂“密碼專修聯盟”的成員之一,而該聯盟的領頭人正是聖三一學院的電腦教授多納爾·奧馬霍尼,他早在1997年就曾出版過一本名為《為電子商務量身打造電子支付系統》的書,裡面的電子支付系統概念與比特幣頗有共通之處。
  克裡爾採用的是英式英文,他擁有SATOSHI所擁有的技術能力,而且他足夠年輕,符合對現有制度不滿的天才形象。戴維斯高度懷疑克裡爾就是SATOSHI,併在加州的一次密碼學年會上找到了克裡爾,後者對此感到十分驚訝,並否認了與比特幣有任何關係。
  後來《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安德魯·史密斯也曾聯繫過克裡爾,但克裡爾在回覆電子郵件時表示,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能接受採訪。不過,史密斯採訪了奧馬霍尼,而這位教授表示,他並不認識同樣來自都柏林的年輕小伙子克裡爾,於是很顯然,戴維斯的推論不太站得住腳。
  德國的三人小組?
  SATOSHI會不會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呢?紐約大學新聞教授亞當·潘內伯格也進行了一番調查,報導登在《快公司》上,指出一個三人小組頗有“嫌疑”,其中的領頭人,是一個來自慕尼黑的電子通信專家尼爾·J·金。
  潘內伯格的調查從一個專利開始。他在SATOSHI最初的那篇論文里找到一句話,“computationally impractical to reverse”(因為計算量過於複雜的緣故而無法逆推),他發現這句特別的話在三人小組遞交的一份專利申請報告也曾出現過,而那份專利正是在比特幣出現之前數月申請的,內容看起來也跟電子貨幣相關。
  除此之外,bitcoin.org的功能變數名稱註冊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而在這個功能變數名稱註冊的三天以前,三人小組裡的查爾斯·布萊剛好去了芬蘭。
  潘內伯格的推論看似很讓人信服,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從比特幣客戶端第一版的源代碼來看,這不像是集體作業的成果,而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寫出來的。
  所有的職業程式員都會告訴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編碼技巧和特點,小到變數命名的方式,大到對函數、庫和框架的選擇,都是各有各的意見。從這點來看,比特幣的編碼風格前後十分統一,應該就是一個人單獨編寫的結果;何況,集體作業者往往會給彼此留下註釋,讓同伴瞭解自己的代碼用意,但比特幣源代碼里的註釋看起來卻都是SATOSHI留給自己備忘的。
  日本的天才數學家?
(望月新一,45歲的日本傳奇數學家)
  2013年,“超文本”概念提出者、被譽為“萬維網創造者”之一的美國電腦科學家泰德·尼爾森給出了另外一個推測:比特幣的發明者很有可能是日本京都大學數學家望月新一。
  望月新一是個傳奇的數學家,年紀輕輕,卻已解開許多困難的數學猜想。2012年8月,當時43歲的他,在自己所任教的京都大學數學系主頁上貼了四篇論文,通過總共長達512頁的複雜推理,他宣稱自己解決了數學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未解猜想—ABC猜想。
  問題是,沒人看得懂他的證明。許多在業界頗具盛名的數學家在數學論壇MathOverflow上進行了專題討論,結果大家得出的答案是,望月的理論過於玄妙,裡面太多新定義的術語,而且推理的脈絡和理論結構過於複雜,其他人至少要花費幾年時間仔細閱讀參悟才能弄明白。
  尼爾森認為,望月新一的行為作風,實在太像SATOSHI了。他舉出三個理由:1)望月新一具有與SATOSHI相等的智力水平,都是堪比牛頓的天才;2)跟SATOSHI一樣,望月新一也喜歡將成果發佈在互聯網上;3)望月雖然是日本人,但英語非常好,可以輕鬆寫出中本聰的那些英文論文和信件。
  問題是,可能嗎?密碼學專家萊恩·拉凱對尼爾森的看法嗤之以鼻:“泰德·尼爾森認為一個沒有任何開發或是密碼學相關經驗的日本數學家創造了比特幣,我對此抱持著極低的信心。”
  盛名在外的密碼學專家?
(大衛·喬姆,密碼學奠基人之一)
  那麼,歸根到底,要開發一個像比特幣這樣的電子貨幣系統,到底需要具有什麼樣的技能呢?《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安德魯·史密斯找到了“密碼朋克”(一個主張保護私人隱私不被政府和大公司侵犯的密碼學運動組織)的創始人之一Dai Wei,這個有著中國名字的神秘人物被公認為是密碼學大師,在SATOSHI開發比特幣的過程中,他們也有諸多交流。Dai Wei說:“要想開發出比特幣,必須得:1)對貨幣有非常深入的思考;2)要瞭解密碼學;3)認為比特幣這樣的系統從理論上是可行的;4)要有足夠的動力去將這個理念開發成實際產品;5)編碼能力出色,能保證產品安全;6)有足夠的社交技巧,才能圍繞這個產品建立一個成功的社區。”
  Dai Wei說,縱觀密碼學圈子,能符合前三個條件的人就已是鳳毛麟角。“應該要是尼克·薩博或是我這種水平才行,所以我敢說,沒多少人能做到這點。”他說,當然,薩博和他都不是SATOSHI—他甚至給史密斯轉發了他跟SATOSHI通信的郵件,在這些郵件里,SATOSHI很明顯完全不知道薩博早些年的電子貨幣設想,直到Dai Wei提醒他才明白過來。“另外,如果尼克就是SATOSHI的話,他會私下裡跟我坦白的。況且尼克的C++編程能力不太好,而比特幣是用C++寫的。”
  儘管比特幣社區基本有共識,認為SATOSHI的“編程母語”並不是C++,但Dai Wei的解釋還是頗讓人信服。
  史密斯按照Dai Wei給出的線索縮小搜索範圍,他突然發現,大衛·喬姆(David Chaum)的可能性並未被排除。
  大衛·喬姆是誰?簡單來說,他是比特幣得以存在的奠基性人物。因為比特幣的流通依賴密碼學原理,而使用密碼學進行網路支付,最早可以追溯到喬姆提出的不可追蹤式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他在1982年提出該理論,並且於1990年,將這種想法擴展為最初的密碼學匿名現金系統,也就是後來所謂的電子貨幣(ecash)。
  這個奠基性人物,是否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呢?史密斯問了不少“密碼朋克”成員,而他們之中沒有一個考慮過這個可能性。因為很簡單,喬姆已經名聲在外,而且真容早已曝光,他再使用假名偷偷創造一個電子貨幣系統的意義在哪裡?然而,“密碼朋克”成員也都紛紛表示,喬姆絕對有能力做出比特幣,他的理論深度和實踐能力都已經得到過證明。
  “我得承認,我對自己的推論並不抱希望,因為我找不到任何證據,能將喬姆和比特幣聯繫起來,”史密斯在文章中寫道,“但是,其他人的那些推論也都並不可靠。”史密斯說,也許我們註定無法找到SATOSHI。
  多里安·S·中本
(多里安·S·中本,64歲日本裔美國人)
  諷刺的是,在史密斯那篇《對SATOSHI的絕望搜尋》刊登後不到一周,《新聞周刊》就刊出調查報導稱,他們找到了SATOSHI:一個住在洛杉磯的聖貝納迪諾山下,過著簡樸生活的人。而且,他的本名就叫中本聰。
  根據《新聞周刊》的說法,中本聰是日本來美國的一代移民,現年64歲,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 Poly Pomona),有一個物理學的學位。他在畢業後就放棄了本名中本聰,改用“多里安·普倫蒂斯·聰·中本”這個名字,簽名為“多里安·S·中本”。
  中本在畢業後,進入了休斯飛機公司從事防禦和電子通訊方面的工作,後來加入美國無線電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9·11之後又為聯邦航空管理局工作,從事的大多是與國家安全相關的保密工作。
  他擁有與真正的SATOSHI相匹配的編程能力,這一點,中本自己也不否認。從他的個人履歷來看,他的數學能力與智力水平也能滿足條件。除此之外,他的妻子證實,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交不起房貸和房產稅,他們的房子曾經被銀行收回;中本的長女說,這段經歷很可能影響了父親對銀行和政府的看法—考慮到SATOSHI創辦比特幣的主要動機就是要顛覆由政府和銀行把控的現有金融系統,這亦是中本與SATOSHI的相似之處。
  可惜的是,在《新聞周刊》論斷式的宣告“中本聰已現身”之下,這篇由資深記者利亞·麥克格拉斯·古德曼撰寫的調查報導卻沒有展現出與這論斷相稱的說服力。
  首先,古德曼的搜尋範圍僅限於那些本名就叫中本聰的人,準確來說,她只調查了那些生活在北美的中本聰們。不得不說,這是個令人意外的選擇:互聯網並不在意蝙蝠俠住在哥譚或是東京,而比特幣本身又是極其強調匿名性的一種全球性數字貨幣,在搜索它的創始人時,以地域和真實姓名做出初步判定是非常草率的做法。在文章中,古德曼解釋說,“Satoshi Nakamoto當然可能是假名,但問題是,如果有人想要刻意隱瞞身份,為何要用如此特別的名字?”這個邏輯過程實在相當可笑,因為Nakamoto(中本)在日本是很普通的一個姓,而Satoshi(聰、智、敏或哲史等等)又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男孩名,一個人拿Satoshi Nakamoto當網名的理由同周樹人筆名魯迅的緣故也差不多。
  其次,古德曼的證據也站不住腳。她比較了中本和SATOSHI的英文寫作風格,指出“兩人都會混用美式和英式拼寫”,但她忽略了,美國以外的學校所教授的英文大多是英式英文,而互聯網技術又以美國為強,所以母語非英語的程式員基本上都會混用英式和美式英語。另外,她還將“中本和SATOSHI都在句號之後打兩個空格”當作論據,可是要知道,在打字機時代和電腦時代早期,句號後的兩個空格是打字的規範標準之一!
  在古德曼的整篇調查報導中,最有說服力的是一句中本的“口誤”:“我已經不再參與這個項目,我也不能討論它。”然而,中本在第二天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澄清了這個問題,他說自己當時是在討論自己在政府里的機密工作,卻被古德曼曲解為在談論比特幣。
  中本說,他不是創造比特幣的那個Satoshi Nakamoto,他還說,在古德曼找到他之前,他甚至從未聽說過比特幣。
  3月17日,也就是《新聞周刊》那篇報導上線的11天之後,中本聰通過洛杉磯律師事務所Kirschner & Associates發表了“最後一個公開聲明”,並清楚表態,“全然否認《新聞周刊》的報導”。他的代表律師伊坦·基爾施納拒絕向媒體證實中本打算起訴《新聞周刊》的傳言,“我們只能說,中本先生確實聯繫了我們,除此之外,恕我們無權透露任何信息”。
  在輿論質疑和可能的官司面前,《新聞周刊》也已公開表態,支持他們的記者及其報導;他們亦表示,並未收到中本的律師信。《電腦世界》援引專打媒體官司的執業律師傑弗里·派爾的觀點稱,就算中本聰確實打算起訴,他的勝算也並不大,因為他很難證明自己是被“惡意構陷”,而且加州的anti-SLAPP法案賦予媒體更多新聞自由權利,讓狀告媒體變得更為困難。
  比特幣不需要創始人
  不管中本聰是否訴諸於法律,在《新聞周刊》這篇封面報導刊出兩天后,比特幣社區已經決定否認這篇報導的真實性,不僅因為這篇文章有太多漏洞,而且也因為,比特幣本來就是一個不需要領袖的系統,比特幣社區並不需要一個真實世界的Satoshi Nakamoto。
  一方面,如一位比特幣粉絲“Myrtlewood”在兩年前所言,“我希望我們永遠都不要找到SATOSHI,因為人總有弱點,而理念可以永生”。另一方面,如果SATOSHI的真實身份曝光,他那巨額的比特幣持有量也會給他帶來巨大的風險。記者們會爭相採訪他,如同現在洛杉磯那個中本聰所經歷的那樣;在未來比特幣出現問題的時候,他也可能會面臨法律上的困境,就像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那樣。
  所以,哥譚不需要知道蝙蝠俠的真實身份,比特幣社區也不需要知道SATOSHI究竟是誰。最後,這個社區一致決定,洛杉磯的中本聰和其他所有既往的“嫌疑人”一樣,都不是真正的SATOSHI。
  懸念仍在繼續。
  比特幣簡史
  文_劉家榮
  2008.11.1
  比特幣創始人SATOSHI首次出現在網路上,併在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發帖提出其電子貨幣的理念。
  2009.1.3
  SATOSHI發佈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
  2010.5.21
  美國程式員“laszlo”實現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他花費了10000比特幣購買一份比薩。後來這份比薩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比薩餅”。
  2011.2
  比特幣首次與美元同價,1比特幣=1美元。
  2011.6.14
  維基解密宣佈接受用比特幣的捐款。
  2011.6.19
  在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上,比特幣的交易價從17美元跌至到0.0134美元,有26.1萬個比特幣以1美分的價格成交。
  2013.4.26
  雅安地震後,壹基金接受了65比特幣捐款(時值約5萬元人民幣)。
  2013.9.18
  悉尼標誌性的Old Fitzroy酒吧宣佈接受比特幣,成為澳洲第一家使用比特幣買賣啤酒的商家。
  2013.10.1
  美國聯邦調查局查抄依靠比特幣交易的互聯網毒品市場“絲綢之路”,沒收2.6萬比特幣。此前該網站是最大的比特幣實物交易平臺。
  2013.10.26
  香港比特幣交易平臺GBL捲款跑路,詐騙總額近2000多萬元人民幣。
  2013. 11. 27
  隨著比特幣首次飆升至1000美元,威爾士南部的霍維爾懊悔萬分,他扔掉的舊硬碟里有7500比特幣。
  2013.11.29
  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金價,一個比特幣一度漲至1242.00美元。
  2013.12.5
  中國央行下發通知否定比特幣貨幣屬性,並要求第三方支付平臺拒收比特幣,隨後比特幣價格暴跌30%。
  2013.12
  《紐約時報》稱一家比特幣挖礦公司在冰島建立了龐大的比特幣“礦區”。該公司買了一百多台專門用來“挖礦”的電腦,每台市價兩萬美元,每天24小時執行複雜的演算法。
  2013.12
  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對比特幣支付平臺BitPay進行投資。對此,有評論說:在淘金熱中,鎬和鐵鍬供應商會賺錢。
  2014. 1
  英國歌手莉莉·艾倫承認曾拒絕過一個線上演唱會,當時對方願意支付幾十萬個比特幣。這筆錢已超過1億英鎊。
  2014.1.21
  賭城拉斯維加斯兩家賭場宣佈開始接受比特幣付賬。賭場CEO德瑞克·斯蒂文森解釋說:“此前多位顧客問我能否使用比特幣,之後我就決定採納這一支付方式。”
  2014.2.25
  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宣佈破產,據報導Mt.Gox受到黑客攻擊,總共744408個比特幣失竊,價值3.5億美元。


詳全文 互聯網大通緝:比特幣幕後黑手-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401/12114714.html

----------------------------------------
支持小惡魔
BTC : 19tn3RnCuwZVukXAwyhDWZD4uBgUZoGJPx
LTC : LTFa17pSvvoe3aU5jbmfcmEpo1xuGa9XeA
知識跟八卦一樣,越多人知道越有價值;知識最好的備份方法,散播!
藍色小惡魔(林永傑): 臉書


[2014/4/1 下午 08:25:50]   [返迴此篇文章頂端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