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imp 論壇首頁


列印 2024/4/24 下午 08:36:27

文章作者 jieh2010/10/13 上午 09:31:00
smile   WBS與專案規劃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專案規劃的重要元素,我們在進行專案規劃的時候,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從直接選擇一個專案發展的策略(或模型)(例如,Waterfalls、Incremental、Evolutionary,或者Spiral等),再設法套到專案裡,然後從這個模型所規劃的產出去訂里程碑。這種做法,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是不可行的。因為,不論是多大的專案,在產品上、技術上的決策,事實上遠比決定專案發展策略來得更為複雜。因此,我們在專案規劃上若是以過程為著眼,就算是採用的是Grand Design Strategy(亦即「瀑布式」發展過程),也將無法做完專案,因為你會陷在過程階段劃分的泥沼中,不知道專案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而就在這當中,耗盡了時間與預算。

  WBS是產品導向的,透過樹狀結構的方法,將專案產品分割,直到可以管理的最小單位(但也不能太細,否則會使整合與管理的成本升高)。接著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細分出來的工作項目元素,去估算工作時間、成本、所需資源、技術、相關風險。由於這些工作產品的項目是可以管理的,因此,我們也就可以從WBS轉出產品的組態項目(CI)。另外,我們也可以經由WBS的階層關係,了解各工作產品間的相互關係、工作次序等等。由此,我們就可以訂出整個專案工作網狀圖,並以每個工作的工時,訂出專案的要徑(Critical Path)。另外,每個工作產品都是以由上而下的設計、由下而上整合與測試的瀑布式開發方式產出。由於每個產品已經明確地劃分出來,因此,可以很明確地指派出去給功能單位,或開發單位負責實作。而最重要的是,專案的成本就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來。

  產品在經過WBS劃分之後,我們就可以預判出專案的可能風險。以績效要求為例,我們要求系統的整體績效每分鐘應能處理1000筆資料,如果沒有以WBS來看,我們實在看不出來達到每分鐘處理1000筆資料的風險何在,但如果我們從WBS來看,我們會發覺,影響每分鐘1000筆資料之績效達成的風險,可能會有網路的問題、硬體的問題、資料庫的問題、系統架構的問題、程式設計的問題、甚至於使用者操作習慣的問題等等……。而種種這些項目都將會是專案管理的重要議題,相對於管理規劃、技術規劃、財務規劃、人力資源規劃、風險管理規劃等等納入專案管理計畫書的相對段落中。

http://www.csqa.org.tw/datacenter/Newsletters/datacenter/0002-02.htm

----------------------------------------
支持小惡魔
BTC : 19tn3RnCuwZVukXAwyhDWZD4uBgUZoGJPx
LTC : LTFa17pSvvoe3aU5jbmfcmEpo1xuGa9XeA
知識跟八卦一樣,越多人知道越有價值;知識最好的備份方法,散播!
藍色小惡魔(林永傑): 臉書